双创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保障政策为支撑,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坚持问题导向,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坚持协同推进,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智力支持。

  二、改革目标

  2023年起,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强化宣传、提高认识、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建立机制、深入实施,初步构建分阶段分层次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到2025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指导帮扶、文化引领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一批符合学校实际的校内外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六位一体”(“六位一体”指“强化组织保障、优化育人模式、完善实践平台、健全工作体系、建设导师队伍、培育双创典型”)创新创业工作布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到2027年,努力跻身河南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或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河南省众创空间等行列,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彰显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高质量。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会同学校有关部门,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探索举办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尝试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吸引社会资源投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2.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023年底前,初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相关研讨课、创造学、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设立创新创业必修学分,逐步建成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开设创业融资管理、创新管理与新产品开发、创新思维开发与能力训练、Triz创新方法(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等方面的选修课,引进创新创业GYB(创业意识培训)、SYB(创业培训)等课程。面向正在实施创业的学生,遴选入驻学校众创空间,选聘校外导师授课指导。同时,要特别重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和思政元素,在试点专业探索课程“互植”,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3.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学革新。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改立项,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大力推进问题式、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情景式、体验式教学,通过引入导师制、“翻转课堂”、提高小班授课率等方式,推动把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建设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实行非标准答案考试,促进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单一考核向多种考核转变。健全课堂教学评价和信息反馈机制,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

  4.加强创新创业教材建设。自主编写或参与编写契合我校实际、适合学生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编撰以优秀校友和当地企业家为主的创新创业案例库,编印包含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创业指引等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手册。

  5.深化学籍管理改革。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在学校推进学分制的背景下,支持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允许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优先转入兴趣相关专业学习,实行弹性学制,放宽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创新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为有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实施个性化培养。

  (二)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1.组建结构多元合理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以校内专兼职教师为主,聘请知名专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共同组建具有较高素质和较优结构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遴选一批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有创新创业经验和专业知识、熟悉创新创业政策法规、愿意并有能力和时间帮助或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人员担任校内外创新创业兼职导师,建立双创导师人才库,动态管理,“十四五”实现校外创新创业导师数量与在校生人数比例不低于1∶2000,创造条件引进企业家(大师)驻校创办工作室。

  2.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岗前培训、课程培训、骨干研修、举办创新创业说课比赛等多种方式加强教师培训,培养一支阶梯型创新创业教学工作队伍。鼓励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和创新创业指导人员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培养。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落实好学校教职工考核办法。探索建立专兼职教师实践学时认定办法,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与咨询服务效能。

  3.激发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活力。落实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及各类双创大赛的激励政策,将教师指导学生承担省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活动计入工作量。将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纳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探索“学业+创业”的双导师培养模式,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师生共同创业,依法保护教师相应知识产权和应得合理收入。

  (三)建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1.提速建设郑经贸众创空间。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利用现有的大学生实习实训项目基地场所,改造建设能有效满足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面向在校大学生免费开放,开展融投资、知识产权、法律、政策咨询、人力资源等全要素的孵化服务和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服务,力争2年内市级挂牌、“十四五”期间省级挂牌。

  2.加强校内外实践平台建设。结合学科专业特色优势,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就业合作单位以及现有的实验室、实训室的场地和设备,支持各院(系)主动和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共建一批校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增强基地功能性和实用性。“十四五”期间,争创省级基地建设高校。

  (四)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牵引作用

  秉持“兴趣驱动、自主创新、强化过程、注重实践”原则,积极引导教师和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创计划”),制定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组织开展项目遴选推荐、过程管理、结题验收及材料上报,搭建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平台,同时加强对大创计划项目团队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项目整体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十四五”期间,立项不少于10个省级“大创计划”项目,每年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的在校生比例不少于5%。

  (五)着力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和学科性竞赛

  1.办好挑战杯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建立校级竞赛制度,鼓励各学段学生积极参赛,鼓励面向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选题,鼓励包括发明创造、制作与创作设计以及其他具有创业应用价值的项目,鼓励支持解决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领域的具体问题,鼓励跨院系、跨学科专业的学生组成项目团队,鼓励学术造诣高、有创新经验或成果、热心创新创业工作的教师深度参与“三大赛”。

  2.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充分利用市场化方式,拓宽办赛资金筹措渠道。建立健全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联动机制,做好省赛的协调统筹、校赛的规划组织、院(系)赛的支持指导。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为指引,对学科竞赛项目分为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办、各行业协会或省(市)有关部门主办、以学校名义全校性举办等三种类型,实现全部本科专业全覆盖。进一步优化竞赛组织管理,明晰各部门、各院(系)职责,要加强竞赛经费使用与管理,完善竞赛奖励办法及标准。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六)培育具有我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

  1.重视鼓励创新创业的软环境。要深刻认识,加快培养一定规模、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是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要大力宣传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必要性、重要性,不断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不片面强调技术的创新和领先性,重点鼓励对社会需求的敏锐把握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营造敢为人先、包容失败的环境,形成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校园氛围。把创新创业文化作为我校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创新创业成为管理者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自觉行动。

  2.重视学生社团组织的纽带作用。鼓励学生自我觉醒、自我设计、自我成长,积极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会的广泛带动和发动作用,让兴趣相投、目标相近的人凝聚起来,形成一种交流、互助、启发的合力。

  3.重视榜样的教育力量。定期选树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典型,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积极联系发掘知名校友特别是具有话语权的、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有突出表现的校友,发挥其带动作用。

  (七)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将创新创业工作纳入学校“十四五”总体规划,纳入学校群体考核。学校层面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各院(系)要结合学校转型发展的要求和学科专业发展的实际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学校统筹、多部门齐抓共管、院(系)结合专业深入推进的工作机制。

  2.健全制度体系。2025年6月前,完成修订《郑州经贸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管理实施办法》《郑州经贸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学生项目管理办法》《郑州经贸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出台《郑州经贸学院关于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郑州经贸学院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郑州经贸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管理办法》《郑州经贸学院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郑州经贸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促进创新创业工作规范,确保创新创业工作有序运行,发挥院(系)在创新创业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3.提供优质服务。做好创业补贴、担保贷款贴息、减税降费等创新创业政策发布解读,及时收集国家、区域、行业创新需求清单,为大学生精准推送行业和市场动向等信息。增强创新创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和有条件的学院要设立创新创业咨询室,以“专家坐诊”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咨询。加强对创新创业大学生和项目的跟踪、服务,畅通供需对接渠道,强化成果转化服务。

  4.强化条件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将现有物理空间资源根据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要求按功能进行空间优化,确保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持续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服务网,发挥其在竞赛管理、项目服务、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方面的作用,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

返回顶部
Baidu
map